分享到:
7月3日,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来到南宁沛鸿民族中学,给师生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思政课。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感慨:“原来这些红色标语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。”
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(简称“广西博物馆”)的社教品牌,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系列活动已经举办多年,通过展览、主题课堂、互动体验等方式,深入校园、社区、商圈等地,让更多群众加深对广西历史文化的了解。
本次活动以流动展览、主题课堂、互动闯关、传统技艺体验和文创展示等形式呈现,现场氛围热烈。在流动展览区,同学们参观革命文物,了解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;主题课堂里,老师以革命文物为叙事主线,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,重温血与火交织的抗战岁月;互动体验区内,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红色标语制作成雕版印刷作品,亲身感受雕版印刷技艺的独特魅力,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。
6月23日,“行走的广西博物馆”开启了2025年的旅程,首站走进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开泰校区,随后又陆续走进伶俐镇王京小学、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等,所到之处好评如潮。
“今年,我们突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主题,让红色课堂走进校园。”广西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萧潇介绍,项目结合馆内即将展出的“广西文化抗战特展”以及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,以“文脉烽火”为主线,串联起广西抗战历史中的文学、美术、戏剧、音乐等内容,构建移动式、沉浸式的红色课堂。
博物馆作为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,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直观的教材。作为全国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之一,广西博物馆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在馆内推出的青少年实践教育课程“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”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提升,以革命文物、英雄人物、理想信念为授课重点,以“文化抗战:笔墨烽火中的精神长城”为叙事主线,同时结合当下,呼吁青少年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。
从夏衍、秦似等人在桂林创办《野草》,到《救亡进行曲》作曲孙慎在柳州开展抗日救亡歌咏运动,再到西南剧展中革命志士以戏剧之力唤醒抗战意识……广西博物馆志愿者娓娓道来,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。志愿者还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,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: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,志愿者通过展示革命文物图片、讲述革命故事,让同学们了解文物背后的革命人物,用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激励同学们勇往直前;面对大学生群体,志愿者则着重关联新时代典型人物,通过开展党性教育,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除了主题课堂,广西博物馆还设计了“送你一颗小红星”闯关互动、红色雕版印刷体验等互动体验活动。其中,“送你一颗小红星”闯关互动包括文物拼图、对歌解密等环节,集齐“星星之火”即可兑换文创书签。这些形式多样、主题鲜明的实践教学,引导学生们主动了解展览背后的历史故事,在互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。
“接下来,我们还会继续走进各大中小学校,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,让红色文化、革命文物‘活’起来、‘动’起来、传下去。”萧潇说。(郭凯倩)
上一篇: |
下一篇: 广西凭祥:跨境自驾“串门”成新风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