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日炎炎,“清凉”既是游客的迫切需求,也是文旅消费的关键词。从依托资源禀赋的“天然凉”到业态更新的“创意凉”,再到服务升级的“贴心凉”,各地频出“清凉招”,持续激发夏日文旅市场消费活力。
为推进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、丰富避暑旅游应季产品和特色活动、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、繁荣暑期文旅消费,7月9日,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举行避暑旅游消费专题调度座谈,部分文旅及气象部门代表分享了推进避暑旅游消费的经验做法,助力做热暑期文旅市场、做旺夏日文旅消费、做深文旅与气象融合。
深挖特色 依托资源“天然凉”
从草原天路到林海秘境,从陇秦山水到雪山风情……盛夏时节,散布在大江南北的诸多避暑胜地,以特色凉资源做好产品供给,形成一张“清凉地图”,满足人民群众对清凉舒适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夏日草原,牧歌悠长。内蒙古日前发布避暑观星旅游指南,以北部草原等六大避暑观星区为依托,串联起清凉气候与璀璨星河,避暑观星渐成新风尚。
“今年暑期,我们以‘天天那达慕’‘草原那达慕’为引领,推出跟着赛事、阅读、非遗、展览、文博、演出、美食去旅行共七大主题320余项精品活动,打造避暑主题特色活动矩阵。”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刘鹏飞介绍,下一步,将在打造精品化、特色化、差异化避暑旅游产品上用力,做强草原疗养、美食滋养、蒙医康养、温泉润养等康养旅游产品。
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喀斯特地貌、清凉宜人的高山气候和茂密的原始森林等生态资源,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避暑、度假观光。
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熊庆介绍:“我们不断焕新‘凉’体验,创新避暑旅游发展模式,打造了利川市‘度假区+民宿集聚区+文旅活动’全域避暑度假格局、建始县‘度假区+康养小镇’避暑康养发展格局和以巴东野三关绿葱坡旅游度假区为依托的‘避暑+户外运动’格局等。2024年,恩施全域避暑旅居人数超百万人次,暑期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达全年总量的35%。预计今年全州旅居避暑人数将超115万人次。”
“云南保山因山得名、以水见秀,是夏季避暑的优选之地。近年来,我们突出‘生态+森林避暑’‘田园+乡村避暑’‘运动+清凉避暑’‘康养+深度避暑’‘文化+沉浸避暑’五大特色,推出一批高品质避暑旅游消费产品。目前,全市建成森林康养基地103个、A级以上康养型景区42个,从业人员达14万,年服务能力达300万人次。”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明辉说。
丰富场景 更新业态“创意凉”
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已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避暑旅游目的地,搭建起气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平台,涌现出一批契合多元需求的新场景新业态,既让清凉体验更富内涵,又为文旅经济注入持续动力。
在重庆武隆,仙女山层峦如黛、白马山草木丰茂、天坑地缝神奇险峻、乌江画廊奇绝秀丽、芙蓉江婀娜多姿。“我们秉持‘以生态引流、以气候破圈、以产品留客、以服务暖心’的理念,推动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,依托云海日出等独特景观,大力发展避暑旅游,用凉资源激活热经济。”武隆区副区长何圣春介绍,避暑经济正成为武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。这个夏天,武隆将核心景区串珠成链,推出避暑消夏游等八大主题产品,为游客带来“看得见星空、望得见云海、触得到清凉”的特色体验。
“吉林素有‘白山松水’之称。夏天的长白山,山林郁郁葱葱,瀑布飞泻,山间溪流潺潺,是避暑的绝佳去处。”吉林省气候中心主任杨雪艳介绍,近年来,吉林积极发展旅游气象服务,开展长白山气象服务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,制定了试点建设实施方案。下一步,吉林将继续深挖避暑气候资源,打造白山松水避暑旅游金名片。
“宁夏避暑旅游气候资源禀赋好,六盘山气候凉爽宜人,是广大游客避暑休闲的好去处。”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主任纳丽看来,气候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,需要多部门合力挖掘气候资源、共同打造气候资源特色品牌、充分释放气候资源经济价值。“近年来,我们积极推进‘气象+旅游’融合发展,联合文旅部门、高校组成攻关团队,开展宁夏气候资源挖掘与服务技术研究,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气象科技支撑。”
做优体验 升级服务“贴心凉”
在各地文旅以花样营销抢占避暑市场的浪潮中,服务始终是最“硬核”的吸引力。面对暑期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,各地精准对接游客的多样化、个性化需求,“花式宠客”落到实处。
“当前,2025年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‘百日行动’正在扎实开展,着力构建‘十大主题线路、百场美食盛宴、千台文旅盛事、万种龙江好物’产品体系,升级‘避暑胜地·清凉龙江’夏季旅游品牌。”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李云涛介绍,为持续优化暑期消费环境、提升特色文旅服务质效,黑龙江创新实施“安游龙江”市场监管护航行动,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,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。建成全省文旅行业信用综合监管平台,创新实施文旅体验官、首席服务官制度等,全力营造监管有力度、服务有温度、市场有热度的良好环境。
为确保暑期避暑旅游市场安全、有序、繁荣、出彩,山西晋城紧扣“清凉康养”核心定位,采取了政策奖补、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措施。“我们聚焦学生市场推出优惠,出台《大宗旅游接待奖励办法》,鼓励引导旅行社组织大型团队赴晋城旅游。指导支持全市景区、民宿、演艺等经营主体,针对大学生和中、高考生等学生群体,推出免门票及演艺、住宿打折等专项优惠。”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原勇兵说,此外,晋城还畅通“12345”涉旅投诉渠道,开展暑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等,全面提升市场吸引力和服务承载力。
盛夏已至,文旅正兴。各地正在紧抓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机遇,持续丰富避暑旅游产品供给、推出消费惠民举措,让广大游客在炎炎夏日里既能享受清凉的避暑之旅,又能体验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盛宴。在各方努力下,我国暑期文旅消费水平有望再上新台阶,让“文旅惠民乐民 共享美好生活”的主题照进现实。(范朝慧)